-
“搨本”和“拓本”的區別你懂嗎?
時間:2017-5-1 11:14:35 作者:李建團 來源:www.boothsmithfoodtechnology.com 閱讀:905 評論:0內容摘要:“搨本”和“拓本”都是名跡的復制本,但它們的獲取途徑和方法又有所區別!皳偂奔础澳〗摇,是將紙或絹等材料覆在真品上進行復制,它分為直接摹寫和先雙鉤后填實兩種。用前一種方法得到的復制品被稱為“摹寫本”,用后一種方法得到的復制品被稱為“雙鉤填廓本”。進行摹搨的重要條件是透明,古人在暗...“搨本”和“拓本”都是名跡的復制本,
但它們的獲取途徑和方法又有所區別。“搨”即“摹揭”,是將紙或絹等材料覆在真品上進行復制,它分為直接摹寫和先雙鉤后填實兩種。用前一種方法得到的復制品被稱為“摹寫本”,用后一種方法得到的復制品被稱為“雙鉤填廓本”。
進行摹搨的重要條件是透明,古人在暗室中依窗映日鉤摹,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摹本被稱為“響搨本”;還有用涂過黃蠟的紙覆在真品上進行摹取,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摹本被稱為“硬黃本”。
由于摹搨是直接覆在真跡上進行復制,其效果與真品最為接近,幾可亂真,有“下真跡一等”的贊譽。唐人的摹搨最精,有許多名家,如馮承素、趙模、諸葛貞、韓道政等人。神龍本《蘭亭序》就是由馮承素摹搨的。
“拓本”是用紙和墨在金石或其他刻物上進行椎拓所獲取的書法或圖像。因為它是從實物上蟬蛻下來的,又稱為“蛻本”或“脫本”。
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“椎拓”。其過程是先用水蠟或白芨(一種中藥)水涂在刻物上,再上紙并用椎打平,使紙能平服地緊貼在刻物上,然后用拓包蘸墨在紙上拓取。用椎直接打紙容易破,在打紙時要墊上毛氈。拓片完成后,為了防止霉蛀,又需在其表面再涂上一層蠟,因此椎拓又被稱為“氈蠟”。
據《隋書·經籍志》記載,我國在梁時期已經使用椎拓的方法,或者更早,但沒有實物可見。
而今存世最早的拓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《溫泉銘》,這件拓本是清末在敦煌石室中發現的,其后有“永徽六年”的唐人墨跡,可以斷定為唐朝初年的拓本。
椎拓的技法主要有撲拓和擦拓兩種。
撲拓就是用拓包蘸墨直接在拓紙上撲打,擦拓就是將拓包蘸墨在拓紙上一擦而過,速度較快。由于撲拓多在垂直方向用力,比較適合椎拓表面凹凸不平或者小的器物,而擦拓適宜椎拓一些表面比較平坦的器物。
拓本本身也是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。因刻物有毀傷風化等變化,因此早期或石刻原物已佚的拓本也就非常珍貴。黃庭堅就曾有“孔廟虞書貞觀刻,千兩黃金那購得”之語。
史書記載,宋人趙子固攜《蘭亭序》拓本和其他書畫乘船過升山,中途遇上大風,船翻沒了,人也差點喪了命,所攜書畫僅有《蘭亭序》從水中撈出。他慶幸地說:“《蘭亭》在矣!余不足論。性命可輕,此寶是寶!”這就是《定武蘭亭》。
在歷史上,宋元以前所謂的“搨本”是專指“摹搨”而言,即“摹寫本”和“雙鉤填廓本”。在宋元以后,“搨”、“拓”二字常;焱,因此就將“摹寫本”和“雙鉤填廓本”統稱為“摹本”,以與“拓本”有所區別。由于“椎拓”比“摹搨”簡便易行,加之宋元以后刻帖盛行,世人因此多用“椎拓”,而“摹搨”就少用了。
拓本的名目很多,按其藝術和學術價值而論有:
原石已佚且存世僅一本的拓本被稱為“孤本”,
僅存世數本的拓本被稱為“珍本”,
損泐較少的早期拓本被稱為“初拓本”,
某某字未損的拓本被稱為“某某字未損本”,
出土時初拓的拓本被稱為“出土初拓本”。這些均被稱為“善本”。
按其所用的紙墨等材料及拓法的不同又有多種:
如宋代拓帖多用麻布紋紙,為防止木版皸裂又在上面膠上一層麻布,這樣的拓本被稱為“隔麻拓本”;
康、乾年間常用桃花紙,以烏黑光亮的油煙墨拓帖,這樣的拓本被稱為“烏金拓”;清初用白連史紙,用墨極淡,這樣的拓本被稱為“災紗拓本”;
用墨極淡如蟬的羽翼,這樣的拓本被稱為“蟬翼拓”;
用墨黝黑濃重的拓本被稱為“濃墨本”;
用淡墨擦拓得到的拓本被稱為“淡墨本”;
另外,還有用退筆仿造的拓本被稱為“穎拓本”,
用色蠟涂擦而成的拓本被稱為“蠟拓本”。按其出處及來歷又有:像《淳化閣帖》、《大觀帖》、《三希堂帖》這些宮內所刻并且拓賜給大臣的拓本被稱為“賜本”;在宋代曾設立榷場與金進行貿易往來,此時流行的比較粗率的拓本被稱為“榷場本”;等等。
由于拓本所具有的文化及經濟價值,歷來作偽者也很多。比如:原物已毀壞或已失傳而進行重刻的叫做“重刻本”;原物尚在,但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或者缺損,后人依舊拓重刻的叫做“翻刻本”:作偽者為了騙取人們的信任,根據資料杜撰成文,妄自書刻的叫做“偽刻本”;此外還有嵌蠟填補、染色充舊、題跋作偽等多種手法。
另外,按時代分則有“唐拓”、“宋拓”、“元拓”、“明拓”、“清拓”等,按地域分則有“陜拓”、“蜀拓”、“閩拓”、“滇拓”等。
“摹搨”的復制對象多為墨跡,而“椎拓”的復制對象多是石刻及其他材質,加之其制作的方式也不相同,因此“拓本”和“搨本”的再現效果也有所區別。但在復印技術尚未發明之前,它們都不失為保留和傳播書畫藝術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。今天我們在欣賞和學習前人藝術的同時,也應感謝古人所創造的復制方法。
書畫圖文
本類更新
-
06-19大篆、金文、石鼓文……搞懂篆書那些事
-
05-01“搨本”和“拓本”的區別你懂嗎?
-
02-10馬士達篆刻:刀刻、做印、鈐拓三法
-
08-15工筆畫的畫法與技巧問答四十條
-
07-08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
-
08-05王維關于國畫的《山水訣》、《山水論》原文及全譯
-
08-02王雪濤花鳥畫課徒畫稿欣賞
-
06-05王孟龍《怎樣畫羊》
-
06-04集王圣教序》結構中的上下錯位
-
06-04陳谷長《怎樣畫鵝》
本類推薦
-
08-04論書畫鑒別方法
-
01-22中國畫表現技法大全
-
04-18什么是款識和題跋?
-
03-31書法中三昧是指什么?
-
03-27中國畫分哪十門?十三科?
-
03-20中國歷史上的畫圣是誰?
-
03-16“書家四賢"是誰?
-
03-08怎樣欣賞書法?
-
01-30李可染:關于山水畫的技法
-
10-20中國書法名詞解釋大全
本類排行
-
12-07秦代李斯玉箸篆《嶧山碑》臨習方法
-
08-05王維關于國畫的《山水訣》、《山水論》原文及全譯
-
07-09小楷技法
-
08-09書法教程:書法知識問題大匯總
-
08-02王雪濤花鳥畫課徒畫稿欣賞
-
02-24怎樣學習魏碑楷書
-
08-13國畫顏料的調色法及色彩描述
-
05-26徐一軒《怎樣畫淺絳山水》
-
12-26白蕉書法十講
-
10-12書法學習要學會什么?